附近一百元三个小时_附近一百元约_如何约到同城炮

清源风采

QINGYUAN STYLE

清源风采
清水之声
发布日期:2021-02-08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    
分享到:
尊敬的各位领导、各位同事:
        大家上午好!我是集团公司党群部彭耀莹,非常荣幸能站上今天的舞台,跟大家分享我采集的清源故事。那么接下来的时间,就请跟随我的讲述,一起来聆听清水之声。
        你听!一滴水的声音虽单薄,却又如此有力量。祖国七十一年,足够这滴水凭借坚韧之力,汇聚霜雪雨露,成川成海;清源六十三年,足够这滴水以恒守之心,从金沙江的混沌水滴,变成宜宾市民家中的清清细流。 
1957年7月23日,宜宾市自来水公司正式成立,老一辈水务人怀揣着“甘泉遍我乡”的理想,用六十三年艰苦卓绝的奋斗,让金沙江畔的寂寂水厂,蜕变为如今生机盎然的水务集团。
        在做清源六十周年纪念册的时候,我采访了许多老一辈退休职工。让我印象最深刻的,是原宜宾市自来水公司经理张学圣,彼时,他已73岁高龄,退休已十余年。但一说起公司的事,他的眼神依然专注,有着熠熠生辉的神采。他告诉我说,“一水厂取水泵房竣工的那一日,举厂欢腾,还放了鞭炮,每个人都热泪盈眶。”一水厂的老泵房是建在山石头上的,在那个机械设备不发达的年代,老一辈水务人用炸药炸出石缝,一钉一锤的凿开山石;唱着“嘿呀嘿呀”的打夯歌,一点点将地基擂实;肩挑背扛着700多斤的条石,将泵房一层层慢慢垒砌……没有人惧怕过暴雨下的寒冷,也没有人抱怨过手上肩上的伤痕,他们只是期盼着能快一点,再快一点。
        我从受访者的口中听到景光裕、梅树成、李福华…以及很多五六十年代为公司初建付出热血和青春的名字。他们中有人两把钳子一个锤,在筹建自来水厂时搞定一切机修操作;有人从重庆自来水厂带来建厂经验,自此留在这里,为宜宾供水事业奉献一生……他们让我对“奉献”二字有了新的体悟。我从没有从他们的口中听到加班二字,他们所谓的奉献是以厂为家,是哪里需要我我就在哪里,是将满身气力献给他们钟爱的水务事业。
        这,是开拓中的水务人的声音。从他们饱含的热泪里,从那些我翻遍的档案里,我听到了无数从历史中传来的清水之声。它诉说着冲破混沌的不易,传递着滴水穿石的坚韧,也展示着纳川成海的力量。
        2016年我刚进公司的时候,曾经跟随共产党为民服务大队出警。那时候正是三伏天,地表温度超过50度,我看着那些管道维修人员,跪在地上查看漏点、忍着高温焊接管道。我问他们:有没有觉得困难或是辛苦的地方?他们中的其中一个挠挠头笑着跟我说:“没得啥子好辛苦好难的哒,就是修管子嘛!”可是当我站在40°高温之下,亲眼看着他们的皮肤被灼热的日光烫伤,汗水一刻不停的滴落到管道上的时候,我明白了,他们可能只会埋头做事,不懂如何为自己发声。
        无数和他一样的清源人,正默默无闻、兢兢业业的奋斗在岗位上。他们是奋不顾身跳进满是冰冷泥水的窨井中,徒手关闭供水阀门的维修人员;是地震来时,勇担使命,抢修灾区供水的抢险人员;是在洪水来时,奋勇向前,为保障城市供水通宵不眠的水厂人;是办公楼里,点亮孤灯一盏,保障后勤的行政人员……“没什么好辛苦!”“我们不害怕!”“要快点让灾区人民喝上干净之水!”“洪水不退,我们不撤!”……
        这,是奋进中的水务人的声音。他们可能没有华丽的语言去表达,但那生生不息的清水之声,正是对历史的延续,是他们发出的最铿锵的音律,是这一代水务人的骄傲和自豪!他们、你们、我们,都是清源的一滴水。滴水之声可能无声无息,但当我们汇聚在一起成川成海时,定能让清水之声,传进千家万户百姓心中。
        站在二水厂古意颇浓的取水泵房前,仰望顶中那龙飞凤舞的“清源阁”三字,想起老一辈员工们曾告诉我,这是当时宜宾的行署专员周成美亲自题写的匾额,取自汉书中的“正本清源”四字。如今公司名字中的“清源”二字,正是由此阁而始。32年了,这座泵房和老水厂一起完成了它们的使命,退出历史舞台,但金沙江和岷江畔拔地而起的新水厂,正和奋进中的清源人一起,将老一辈水务人无私奉献、艰苦奋斗的精神,代代传承而下,如江水般永不停息。
        站在新泵房屹立的岸边,遥望江水奔流去,见城河带柳,远水生烟,二桥对立,夹卫大河,那取之于这江河的清清之水,正哗啦啦的流进千家万户——而这,正是我们献给祖国七十一年,最磅礴的乐章。
        我的演讲完毕,感谢您的聆听。
党群工作部   彭耀莹